查看原文
其他

李镇西:教师对待职业的五种态度——你是哪一种?

李镇西1 守望新教育 2022-04-17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我是把教育当爱好。所谓“爱好”,就是无论苦和累,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因为能够从中获得极大的快乐,这快乐恰恰就蕴于表面上的苦和累之中。——李镇西

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肩膀上攀升;专业交往,站在集体肩膀上飞翔!——《新教育》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教师精神以大智风采为核心
教师节,寻找我们自己的星辰大海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怎么做?
何谓大先生?——“大先生”究竟应该有什么样子?
......

教师对待职业的五种态度

——你是哪一种?

原创|李镇西|新教育研究院院长
来源|镇西茶馆 
   
同样是教师,同样在一个学校,同样是待遇不高,同样是承受各种压力,同样是面临各种莫名其妙的形式主义干扰,同样是置身于目前不理想的教育环境中……有的老师虽然也不是没有郁闷的时候,但总体上很幸福;有的老师虽然也不是没有高兴的时候,但总体上很痛苦。

这与教师本人对待职业的态度有关。

 
我想了想,对待教师职业,可能至少有这几种态度——

第一种,把教育当“差事”。

所谓“差事”,有两个特点,一是别人叫自己做的,而不是自己主动愿意做的;二是临时性的,一次性的,而不是固定的长久工作。因为这两个特点,如果把教育当差事,很容易有一种应付的态度。

本来就不喜欢教书,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不得不教书,觉得大材小用了,心情郁闷,于是只好应付了。何况本身也没想过要干一辈子,“差事”嘛!什么时候说走就走,那么认真干啥呢?于是,没有教书育人的热情,只有怀才不遇的叹息。这样搞教育,自己痛苦,孩子遇到这样的老师也痛苦。


当然,说到“应付”,还有一种情况可能是不可避免的,就是刚参加工作的青年人因为不熟悉业务,不适应新的生活,手忙脚乱,没有章法,不得不应付,这种应付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是新教师走向熟练之前必然要经过的一道槛儿。但是,能够做好却有意应付,“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则太不应该――既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孩子。这样的老师如果实在无法改变心态,不如改变职业。

第二种,把教育当“饭碗”的态度。

所谓“饭碗”,就是我们常说的“谋生的手段”。既然做了教师,就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堂课,因为这是自己安身立命的饭碗。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教诲:“不要把教育当做饭碗,而应该……”其实,在我看来,把教育当饭碗无可厚非――作为教师不把教育当饭碗,吃什么?所以通过本职工作谋取生活的物质基础,一点都不耻辱。

有人会说:“当成饭碗可以理解,但不应该仅仅把教育当做饭碗。”我说,应该允许有教师“仅仅把教育当做饭碗”,因为绝大多数老师都是普通人。而且,如果一个老师真正把教育当饭碗,因而珍视这个饭碗,怀着敬畏之心(怕失去饭碗)对待自己的职业――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你看街边修鞋的师傅,对每一双鞋都特别认真,精心修补。他不一定很热爱修鞋这件事,但因为是饭碗,不得有半点马虎。如果老师们真把教育当饭碗,就会格外认真地教书。怕就怕连饭碗都对不起!


比起教育家们的追求,把教育当饭碗也许谈不上有多么高尚,但绝对不低下。现在教师队伍中依然有少数教师,敷衍塞责,误人子弟,相比之下,忠于自己饭碗的老师同样令人尊敬。

第三种是把教育当“事业”。

应该看到,确有不少教育者不满足于仅仅把教育当饭碗,而是把教育也当作自己的事业。所谓“把教育当事业”,我的理解至少有两个含义:第一,研究;第二,创新。有事业心的教师,面对教育的所有现象,都能够以一种研究的眼光去打量与审视,并自觉地(而非外在的强迫)进行研究。这种研究不是抽象的理论推导,而是结合自己每一天的每一个教育行为(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等等)进行分析、比较、质疑、琢磨、提炼等等。

有事业心的老师总是具有一种超越自己的欲望,不愿意简单重复自己,哪怕是同一篇“教熟了”的课文,针对不同的学生,或者在不同的时期,也希望能够上出新意;哪怕是富有经验的班主任,面对新的班集体,也努力追求带出新的个性与特色。如果说,把教育当饭碗,能够满足教师物质生活的需要;那么,把教育当事业,则还能给我们带来自我价值实现的精神收获。


我们不能苛求每一个教育者都把教育当事业,但是毫无疑问,一个把教育当事业的老师能够获得更多的幸福感。

第四种是把教育当“宗教”。

上次我在一篇文章中用了“宗教”“上帝”的说法,结果被一些具有高度“阶级斗争觉悟”的老师批评。其实,我那是一种比喻,并不是真的说“教育是宗教”。就像毛主席当年说“共产主义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教”“人民是上帝”一样的道理。今天我继续用这个比喻,请对“宗教”这个词感到恐惧的读者跳过去。

所谓“把教育当宗教”,就是为教育的一切付出,都不是来自上级的要求,也不是迫于生活的压力(当然,最基本的生活条件已经具备),而是源于自己内心的召唤。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不是看领导的指示或“舆论导向”,而是基于自己的良知和对教育的信仰——在这里,“信仰”二字依然是比喻。

上了一堂精彩的课,不会因为领导没有看到便感到“白上了”,而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成功感;出现了一次教育失误,首先不是想到别人会怎样看,而是内心的不安和自我谴责。因为一切都是自己的精神需求。把教育当“宗教”,必然视学生为“上帝”。注意,这里所说的“视学生为‘上帝’”,不是迁就学生,而是从教育服务的终极目标来说的: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一生负责,因此教育的一切行为,都必须服从于这一点。把教育当宗教,意味着教师不会让教育带上庸俗的功利色彩,更不会把学生当作牟利的工具。

并不是每一个教育者都会把教育当宗教,但要看到,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魏书生、崔其升,还有张桂梅等人,的确是把教育当“宗教”,视学生为“上帝”,他们不但为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也因此而获得了内心的自由与宁静。我们也不可能要求每一个教师都把教育当宗教,但如果教育者具备一些宗教情怀,会享受到更多的教育幸福。


对于把教育当宗教的人,你可以不学习甚至不赞同他们的具体做法,你也有权不选择他们的职业态度和生活方式,但请保持对他们的一份敬意,这也是对教育的敬意。

那我是属于哪一种呢?可能有朋友会说:“您是把教育当宗教啊!至少也是当成事业吧?”的确,曾经有不少同行这样对我说。

但是很遗憾,我既没有把教育当事业——虽然我也喜欢研究教育,更没有把教育当宗教——虽然我也执着教育,我是把教育当爱好——这算是第五种态度吧!

所谓“爱好”,就是无论苦和累,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因为能够从中获得极大的快乐,这快乐恰恰就蕴于表面上的苦和累之中。

不过,当初填报师范专业时,我倒不一定是出自强烈的职业选择。因为我并不认为我天生就是当老师的料,其实我小时候的职业理想是当书店营业员或电影放映员,稍微长大一些,我的职业理想是当记者或作家。但当了老师后,我就发现,我还是有当老师的天赋的,比如喜欢小孩,有亲和力,容易被感动,富有比较敏锐的洞察力,等等。从教之初,至少不反感教育。当着当着便喜欢教育了。当然有失败,有挫折,有郁闷,甚至有时仿佛深陷绝境,但我总是想,这一切都是职业本身的内容,既然选择了还得去面对。纵观几十年,我从教育中收获的幸福远比有过的郁闷、悲伤(也有过的)要多得多!所以我不止一次庆幸地想,幸好我没当书店营业员、电影放映员,或记者、作家!

搞教育多好玩儿啊,真的好玩呢!


我现在已经退休两年,可依然为教育忙个不停:带着一群年轻人围绕教育而阅读、思考、研讨、写作,偶尔也给他们上上课;奔走于全国各新教育实验区,和老师们一起探索中国教育改革的路径;平时在家,每天都要阅读(重读)教育经典,在公众号“镇西茶馆”发布每天写的教育文章……

有人说:“为教育累了一辈子,退休后该歇歇了。”我说:“教育早已是我的爱好,而爱好是终生的,不存在‘退休’一说。你见过爱好钓鱼的男人过了60岁就不钓了吗?你见过爱好逛商场的女士过了55岁就不逛商场了吗?”既然是爱好,哪有“退休”的?


当然,在一个民主的多元社会,应该允许每一个人都有选择自己职业态度和生活道路的权利,只要不妨碍他人。所以,除了把教育当“差事”不值得提倡外——因为那样会影响职业行为而最终妨碍孩子的成长,其他几种都无可厚非。

只是每一个教育从业者得想明白——

我是哪一种?
         
2021年9月19日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
别让幸福成为教师的奢侈品
新教育实验的教师成长——书写教师的生命传奇
教育最重要的使命是让人成为最好的自己——教育,让梦想成真
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的十大行动——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
新教育实验的愿景使命——努力成为中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
新教育实验的四大改变——生态环境决定生命质量
新教育实验的主要特征——守望教育的本真和田野
......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我唯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周国平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陈东强

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朱永新

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有缘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